水圈与水资源

发布时间:2016-12-23 13:38

一、水圈及其构成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包括大气水、海水、陆地水(河、湖、沼泽、冰雪、土壤水和地下水),以及生物体内的生物水。这些水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联系着,共同构成水圈。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圈一般是指地球上被冰雪、液态水和水汽所占据而构成的壳层。水圈的上限可视为对流层顶,下限为深层地下水所及的深度。

    在水圈中,水的大部分是以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地面上聚集在一起的,构成各种水体,如冰川、海洋、河流、湖泊、水库等等。通常情况下,一个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水、悬浮物、溶解物、底质和水生生物等。此时我们也称其为水环境。

    全球水的总储藏量约为13.9亿立方千米,其中97.42%是海水,只有2.58%是淡水,而淡水中的约77%是以极地冰帽和高山积雪和冰川形式存在的。它们在各种存在形态之间和各水体之间不断地转化和循环,形成水的大循环和相对稳定的分配。

 二、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是指人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状态的水,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淡水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和能源四大问题都与水资源密切相关。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1、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6位;

3、人均占有水量为24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属缺水国家;

4、地域分布不匀,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81%分布在长江以南,北方地区人均水量只有938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量的39%;

5、时间分布不匀,降雨量集中在汛期的四个月(六、七、八、九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

我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科学体系。公元前250年左右,秦代李冰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解决成都平原水旱灾害的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明显的一例。长期以来,水利界人士一直认为水利就是兴水利、除水害。在西方国家文字中,暂时还找不到与我国"水利"一词完全相对应的较贴切的译文。因此,我国水利与水资源两词并行,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方的"水资源"也越来越具有"水利"的意义。

三、水资源前景

来自50个国家的200名科学家达成共识,水资源短缺是新世纪最令人关注的两大问题之一(另一个是气候变暖)。

1、自1950年以来,全球的水资源消耗增加了3倍多。

2、如果依照目前的趋势,未来20年内,人类的用水量将比现在增加40%。

3、到2025年,缺水国家的人口数量将由现在的4.7亿增加到30亿。大多数的缺水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

4、为了实现2015年的淡水使用目标,必须还要解决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15亿人的用水问题。

5、在非洲,约两亿人正面临水短缺。到2025年,则有约2.3亿非洲人面临水危机,4.6亿人生活在缺水国家。

6、水资源问题不仅是水储藏量问题,更是资源管理问题。

7、高达50%的城市用水和60%的农业用水因泄漏和蒸发而浪费。

8、人类乱砍滥伐等行为导致全球森林减半,并引发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枯竭。

9、全球共有3~4亿人生活在湿地或靠近湿地的区域。

10、湿地对污水处理极为有利,可以吸收化学物质并过滤污染物与沉淀物,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抢占了全球一半的湿地。

11、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真正摆脱贫困,就必须加强对河流、湿地的管理,增加投入,并且控制好陆上的污水排放。